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别问我谁是迪斯科[八零] 第33节  (第2/3页)
br>    成了别人攻讦她的突破口。    在以后的很多年里,这件事都被人笼统地概括为“出过财务问题”,一直是她被人诟病的黑历史。    “我们多赚二十块又不能多长块rou,”狄思科怕她意气用事,苦口婆心道,“万一被单位知道你给演员拉私活儿,吃亏的还是你自己。”    于童意外于狄二狗会跟她推心置腹地说出这番话。    她笑着应了一声,就打发这傻小子上声乐课去了。    其实,新店开业,一般都会多请几个演员撑场子。    但是并不是所有演员都能被留下成为驻唱歌手。    所以为了安抚演员,她从不对第一次试唱抽成,没必要为了那仨瓜俩枣跟演员计较,只当是给大家的辛苦费了。    不过,狄二狗这小子既然能替她着想,她也就承下了这份人情。    *    旅游服务部新开的这家歌舞厅名叫“今夜歌舞厅”,因着是官方开办的,又被大家取名为“国有歌舞厅”。    正式开业这天,光是各单位送来的庆贺花篮,就从二楼一路摆到了门口,延伸出去半条街。    为了适应新的演出场地,狄思科几人都在开业前去歌舞厅里简单彩排过。    试用了他们的演出设备和乐队后,即便是老黄这种眼高于顶的专业人士,也发自内心地暗呼牛逼。    而且今夜歌舞厅的经理是从旅游服务部派下来的,多年来一直从事贸易工作,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。    副经理是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,据说还兼任着某个音乐研究会的秘书长。    艺术总监和顾问,也是从音乐学院请到的副院长和讲师。    凭着这样的硬件和软件实力,放眼全市的歌舞厅,它称第二,没人敢称第一。    想要称霸京城娱乐界的野心简直昭然若揭。    估计也只有特区那边的娱乐场所,能与它一较高下了。    不知经理与于童是怎么认识的,对她带来的这几个演员非常客气。    一边与他们握手,一边道着辛苦,拜托大家一定要帮他打响这第一炮。    狄思科听闻第一天的演出门票竟然卖了近六百张,不由在心里暗暗咋舌。    一张门票五块钱,光是卖门票,一晚上就有三千块的进账,这可真是大手笔。    他现在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了。    门票卖的多,意味着来消遣的客人多,客人越多越是鱼龙混杂,对演出的歌手来说,压力也就越大。    他要是在人家开业的场子上唱砸了,很有可能会被轰下台。    因着不是驻唱歌手,也没什么固定演出时间,他跟老黄的场次被排在了一起。    先由他出场演唱《恼人的秋风》和《跳舞街》,当气氛被炒起来,舞池里挤满了跳着摇摆舞的青年后,老黄找准时机登场,与他合唱一首最近新练习的英文歌《巴比伦河》。    两人的嗓音一个浑厚有力,一个磁性动人,相互配合着,呈现出了一场炸场型的表演。    一鼓作气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。    一曲终了,狄思科与乐队成员依次握手表示感谢后,就打算谢幕下台,将舞台留给老黄。    然而,他刚踩上台阶,眼前便骤然一暗。    音响里的音乐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